一场磷化工世界级的博弈

分类:历史记录 | 标签: 磷化工   世界级   博弈  
2019-08-05 09:44 阅读(?)评论(0)
 

一场磷化工世界级的博弈

      六月注定充满了火热,但今年的6月是多雨的季节,六月炎天时霎雨,让人更多一分莫名的多愁善感;对瓮福人、开磷人来说,则是有特殊渊源的月份,是一个感慨与幸福相互交织,碎片记忆与未来憧憬相映成辉,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美丽画卷。

      这个时间就定格在6月26日9时,一艘具有世界级吨位的中国磷化工产业“巨舰”——贵州磷化集团拔锚起航,这对推动中国磷化工发展,打破现有世界磷化工格局将产生积极影响。

缘起筹谋

      早在一年前,“两磷”整合重组就开始了铺垫。2018年6月19日,当时的瓮福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光亮被任命为贵州开磷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并被提名为开磷控股集团董事长。从这个时候开始,瓮福集团、开磷集团两大磷肥企业由何光亮“一肩挑”。

      进入2019年,酝酿已久的开磷、瓮福战略性重组工作摆上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4月19日,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对开磷集团、瓮福集团作出“要加快整合重组步伐”的指示;4月20日,贵州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对“两磷”整合重组工作提出部署,这标志着“两磷”整合重组正式提上日程;6月2日省常委会会议决定:组建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6日经省政府批复,贵州磷化集团正式揭牌成立,贵州诞生了一家世界级企业。推进瓮福集团与开磷集团战略性重组,新组建磷化集团,是省委、省政府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关于高质量发展和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要求,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企业发展实际出发,反复研究、慎重思考作出的决策部署。

      在何光亮掌舵开磷、瓮福以来的近一年时间中,“两磷”之间的高度互补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证明。2018年6月19日,何光亮就任贵州开磷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后,更是拉开瓮福与开磷互相交流、学习的实践序幕,双方通过互通市场信息、技术支持、借力优化产品布局等措施,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有效提高了两家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体现了协同共赢发展,共同推动贵州磷资源的价值回归,为磷化集团成立后的高效运作提前作好了准备。2019年4月16日,贵州瓮福开磷氟硅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三万吨无水氟化氢项目奠基,以提高磷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贵州瓮福开磷氟硅新材料有限公司由贵州瓮福蓝天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贵州开磷集团股份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在“氟”资源方面的融合发展是“两磷”融合发展的重要部分,何光亮曾经表示:“瓮福提取氟的技术在全球来说是独家的,省委安排我这个身份,我肯定要把开磷的这个价值发挥出来。”虽说“两磷”协同发展一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贵州省委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远不能使“两磷”优势互补和协同价值实现充分释放,要实现更大更深远的协同效应,须更深层次的整合重组。

     为加快贵州磷化工产业做强、做优、做大,省委、省政府精准施策,提出“三个强力推进,四个提高比重”的发展方向。方向既定,目标清晰,促成开磷、瓮福两大企业实现战略性重组的历史时机终于成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整合重组工作,主要领导同志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大力推动。2019年4月19日、5月9日,省委两次召开专题会,研究推动整合重组工作并提出明确要求。

高资产负债率将影响到下步能否顺利实现重组的关键。省政府经过多次谋划、多方协调,2019年4月,开磷与多家投资者成功签订了债转股协议,总额接近50亿元人民币,签订协议后其资产负债比将降低约10%;相较而言,瓮福的资产负债比要低得多,合理控制在警戒区间。

     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国资委等有关部门成立工作专班,高效务实研究起草组建方案,历经多次修改完善。6月2日,省委常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方案》。同时,省领导带队积极争取有关股东企业、金融机构,多方发力共同支持瓮福、开磷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实施战略性重组。

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推动使得重组进展提速。6月26日贵州磷化集团成立。新企业是由贵州省100%出资组建,持有贵州省政府在瓮福集团、开磷体系的开磷股份公司以及其他公司的股权,为省政府授权、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省管大一型独资企业,“两磷”(原开磷控股集团、瓮福集团)不再作为省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成为贵州磷化集团旗下子公司。这是贵州乃至全国磷及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件大事,更是中国制造跻身全球竞争、提升全球市场影响力和引领力的重要标志。

聚指成拳

      好事既成,不少业内人士欢欣鼓舞:二者合并之日,便是贵州磷化工“航母”出海之日。

      要弄清楚这件事,还得从一段陈年旧事说起。

      1982年5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决定成立贵州磷业开发公司福泉联合磷矿筹建处,省州县联合办矿,成立了贵州省福泉联合磷矿,从外调入干部职工300余人,其中80%来自开阳磷矿矿务局,换言之在瓮福的成长中就留存着“开磷艰苦创业”基因。当时,成立企业的目的就是做好瓮福矿肥基地(瓮福磷矿、瓮福磷肥厂)的立项工作。1986年1月,原开阳磷矿矿务局副局长郭树楷调任贵州磷酸盐公司副经理,并兼任福泉磷矿党委书记、矿长。郭树楷走马上任后,带领全矿300余名职工,在艰难困苦中蹚出走向胜利的路,完成了“队伍不散、管理不乱、设备不烂、职工生活有改善,矿山条件有发展”的历史使命,亦迎来了“大磷矿”上马的曙光。1990年11月11日,瓮福磷矿开工建设。

      至今还有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90年代在贵州工业企业中流传着“远学吉化,近学开磷”这样一句话,可知当时开磷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是得到社会认可的,成为大家争学的榜样。

      在二十多年年间,瓮福、开磷并行发展,双双成为行业领先企业,主营业务有所重合,细分领域却有不同。“瓮福”,偏精细磷化工生产,侧重磷及伴生资源利用;“开磷”,以矿及基础型肥料居多,侧重功能型肥料到高端全水溶肥料的制造,独家开发的无须染色的苯色磷双胺产品成为中国的名牌产品。即便如此,多年来,二者在业务重合领域,仍有诸多竞争。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重组整合一批”成为一大看点;2016年,南北车正式合体成为中国中车,有了前人打样,瓮福开磷重组的消息也开始有传闻。内有同业竞争,外有市场需求萎靡,如是背景之下,国内磷化工产业方突围不断、集中度持续提高。其实这些年来,瓮福、开磷内部整合、资本运作频繁,重组已渐行渐近,自然也有应势而谋,忧患使然。

      从如是意义上讲,合并后的优势就十分明显:能使双方在研发、制造和配套上能使双方在研发、制造和配套上优势互补,还能避免低效的同业竞争、造成产能浪费,一举两得。        

      合并后,有利于形成聚合效应。两家公司将占中国磷酸总产量的近20%,占DAP产能的30%以上,将超过云南的云天化集团(YTH),成为中国最大的磷肥企业,规模在世界排名第二,贵州磷化也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磷酸和磷矿石生产企业,仅次于OCP和Mosaic;瓮福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净化磷酸生产商和供应商,重组对湿法净化磷酸产能短期将可提升到150万吨/年,成本、品质、规模、效益都将达到世界一流水准。

      合并后,有利于凸显产品差异化战略。重组后,原瓮福和开磷所生产的化肥将有部分市场重叠,60%左右均在中国国内销售,而在国外,开磷市场主要印度、巴基斯坦和中东,瓮福的优势则在东南亚、大洋洲。瓮福在世界各地提供技术服务,在中东和非洲帮助沙特阿拉伯、突尼斯解决磷矿石选矿问题,同时也提供一系列差异化的产品,瓮福生产的各类别的磷酸盐、DAP+微量元素产品,NPK和NPS肥料、水溶性肥料(water solublefertilizer grades)等,开磷主要以肥料为导向,其生产水溶性肥料,NPK和NPS也在近期变得多样化。

      合并后,有利于催生新的经济增长极。瓮福和开磷两家每年1700万吨以上磷石膏原料支撑的绿色环保高品质建材产业,加之两家在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等均走在了全国前列,部分关键技术甚至跻身世界前列,这对新型建材产业将产生革命性的颠覆,再造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已箭在弦上。与此同时,开磷副产大量的氟硅酸,一直未能发挥出很好的效益,重组后,依托瓮福世界唯一的无水氟化氢技术,产能将扩大到20万吨/年以上,成为全球最大、最具竞争力的氟资源供应商就变为现实,并为发展下游氟的聚合物、氟医药产业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还将形成规模可观、效益有强劲吸引力的硅化工产业。

      合并后,有利于比较优势转化经济优势。重组可以减少企业间无序竞争、同质化经营、重复投资,使多年来“两磷”竞争转化为深度协同发展,激发系统优势、集成优势和规模优势,压缩管理层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同时,可以最大程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布局产品产业,深度整合“两磷”在磷矿采矿选矿、高浓度磷复肥及新型肥料、湿法净化磷酸等方面的资源、技术等优势,聚指成拳,进一步提升整体活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在磷资源品质及规模、产业技术水平、国内外市场话语权等多个方面,成为世界一流,将更有力实现企业、员工、股东、债权人、社会、政府等多方面的利益价值最大化。

      合并后,有利提高整个公司的效率。磷资源是贵州省重要的战略资源,磷及磷化工是省委、省政府明确的重点发展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原瓮福集团和原开磷集团早已成为我国磷化工行业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这一战略举措的成功实现,对更好发挥贵州优质磷矿资源优势,推动磷资源综合开发、高效利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中期来看,新企业将在控制中国市场供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最终将对全球磷化产品定价起到决定性作用,将会成为未来全球磷化工行业最重要的企业之一。

走向新生

      2019年两会期间,时任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谈到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时表示,要积极稳妥推进装备制造的战略性重组,不断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瓮福、开磷两大企业这回合并,省委书记孙志刚为未来企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了蓝图,并给予了极高的发展定位和期望。 7月9日,省委书记孙志刚到贵州磷化集团调研,勉励磷化集团要在重组中产生“化学反应”,加快实现集团的系统重塑、脱胎换骨,把磷化工产业打造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努力把集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在全球磷化工产业发展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此次重组,从内部来说是完善自身、形成合力,从外部来说也是市场竞争带来的必然选择——通过重组整合,实力增强,以更好“身手”出现在“国际赛场”。

      加快“两磷”整合重组,既是深化实施贵州“工业强省”,集中力量推动千亿级现代化工产业发展,使贵州现代化工成为支撑性、示范性、带动性核心产业,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助推贵州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是进一步规范贵州省磷资源开发秩序、保护和集约开发磷资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整合“两磷”在生态环保治理上的经验、技术、资源、力量,共同致力于解决“三磷”污染问题,为长江经济带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必然要求。由此可见,“两磷”整合重组符合当前行业发展的大趋势,通过优势互补,使得企业优势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产生1+1>2的合力,这不仅有利于行业集中优势攻克发展瓶颈,推动我国磷肥行业走向更高的层次,也标志着磷肥工业由做大向做强迈出坚实一步。

      今天,贵州磷化集团这艘航母已经横空出世,几代人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通过整合重组形成合力,推动建设由多个共生耦合的子产业链形成的产业群,子产业链之间相互化解降低成本,相互助推提高效益,使每个子产业链都具备强大竞争实力,形成的产业群更好发挥优势集聚效应,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磷化工企业必将指日可待。

      贵州省委省政府对成立磷化集团的期望是今年初见效,明年大见效。下步贵州磷化集团将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打造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和“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的发展要求,按照省委书记孙志刚提出“定位、定向、廋身、规范、改革”的十字要求,以磷资源为核心要素,挖掘产业链共生耦合价值,逐步形成磷及磷化工、氟硅产业、煤化工、绿色新型建材、生产型服务业、资产管理“一核五板块”,用3到5年时间,努力实现四个打造:打造营收超千亿的行业领军型企业;打造全球磷资源利用价值最高企业;打造全球磷矿伴生资源利用水平最高企业;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进化工企业,最终成功实现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磷化工行业领军型企业的愿景。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贵州磷化集团虽已成立,但前面的道路依然崎岖、依然漫长。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合并,还将为贵州基础能源、清洁高效电力、优质烟酒、新型建材、先进装备制造、基础材料、生态特色食品、大数据电子信息、健康医药等其它行业的重组提供经验与样本。

     “磷化工战舰”铸就之时,更多行业的“航母”或也呼之欲出。 

  最后修改于 2019-09-06 14:34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