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旗 题记: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陈云提出的"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的科学论断,到今天来看,仍具有深远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关心粮食安全问题,他一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贵州磷化集团以义不容辞的责任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旗。 一 俄乌冲突对全球粮食安全构成较大威胁,短期看会影响全球小麦市场的稳定,扰乱化肥市场,长期看将影响下一个种植季节的农业生产。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不仅给正在从新冠肺炎疫情中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投下巨大阴影,也为全球粮食安全拉响了警报。 俄乌战争的直接影响就是全球的小麦供应,在全球有35%的人口把小麦作为主食。乌克兰的黑土地面积占全世界黑土地面积的23%。凭借着肥沃的土地资源,乌克兰成为全球农产品主要出口国之一,被誉为“欧洲的粮仓”。据有关数据统计,全球约有50个国家依赖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口粮食,俄罗斯和乌克兰供应了世界上19%的大麦,14%的小麦,以及4%玉米。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3月25日公布的信息, 2021年,俄罗斯或乌克兰(或两者)在小麦、玉米和葵花籽油的全球三大出口国中排名前三。此外,俄罗斯的氮肥、钾肥、磷肥出口量分别为全球第一、第二、第三位。实际上,受新冠疫情造成的粮食供应链中断、“拉尼娜现象”极端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粮价自2020年中开始一路上涨,而俄乌军事冲突更给食品价格“火上浇油”后,全球的食品价格指指数再创新高,将影响大约25%的世界粮食贸易。 俄罗斯是氮肥和钾肥的重要供应国,其出口份额占全球氮肥贸易的15%、钾肥贸易的17%。西方的对俄罗斯实施了严厉的经济制裁措施,将进一步限制全球化肥供应,推升全球化肥价格。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欧洲尿素价格已经从2021年初的317.6美元/吨飙升至2021年底的890美元/吨,磷酸二铵则从年初的494.8美元/吨升至745美元/吨。化肥短缺将对全球产生巨大影响。化肥价格高涨,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发展中国家化肥使用量减少,增加粮食歉收的可能性,同时更进一步导致国际食品和饲料价格的上涨。联合国粮农组织3月份预计,俄乌冲突可能使得国际食品和饲料价格提高20%。同时,为应对俄乌冲突带来的粮油价格飞涨问题,一些国家采取了限制农产品出口的措施。如实施出口许可证制度,减少出口配额等。这些以邻为壑的政策和措施将对粮油进口国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对那些脆弱的非洲国家,影响将是灾难性的。粮食进一步短缺或价格进一步上涨将会引发更大的社会动荡。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适应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增施化肥成为农业增产的有力措施,因之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大发展。 “庄稼百样巧,肥是无价宝”。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时任总裁特里·罗伯茨于2012年在《能源工程》发表的文章中指出:温带气候区化肥将粮食作物单产提高40%~60%。 习近平总书记说,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确保粮食安全的弦要始终绷得很紧很紧。他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民以食为天,磷肥则是粮食的“粮食”。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农业大国,粮食问题至关重要,发展化肥工业对于促进粮食生产意义重大。中国磷肥工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中国磷肥工业的发展,需要保障磷矿石供应。作为国家战略决策,“二五”时期开始在贵州开阳与云南昆阳、湖北襄阳投资建设三大磷矿石生产基地,当时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三阳开泰”, 195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以“三阳开泰”为题,特别报道贵州开阳、云南昆阳、湖北襄阳三大磷矿。“三阳开泰”由此名扬天下。目前,贵州探明磷矿储量 26.87 亿吨,占全国总量的43%,其中一级品富矿储量 5.27亿吨,占全国富磷矿储量的 45%。贵州磷矿平均品位为 22.14%,比全国磷矿平均品位高出6百分点。全国五氧化二磷含量大于 33%的富矿资源 78%集中在开阳磷矿区。开阳磷矿的富矿资源是世界上少有、目前国内唯一不经选矿就可直接用于生产高浓度磷复肥的优质原料,最宜用于生产磷铵等高浓度磷复肥。 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的 80年代,我国的磷肥工业都是以生产低浓度化肥为主。上世纪 50年代发展磷酸钙,60年代发展钙镁磷肥。1990年,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低浓度磷肥产量占我国磷肥总产量的 94.2%,高浓度磷肥只占 5.8%,而在发达国家高浓度磷肥已经占到 80%-90%。我国主要是依靠进口来满足高浓度磷肥的需求。 为了以产抵进,改变我国高浓度磷肥主要依赖进口的状况,填补当时国内高浓度磷复肥空白,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我国开始发展磷铵、重钙、氮磷钾、硝酸磷肥等高浓度磷肥,特别是作为“八五”“九五”计划重点项目,国家提出在全国建设五个大型高浓度磷肥生产基地,瓮福矿肥基地就是其中之一。经过行业企业的不懈努力,我国从20年前磷复肥高度依赖进口,到2007年变成净出口,再到2014年一跃成为全球化肥第一大出口国,中国磷复肥工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019年,贵州省委、省政府组建的贵州磷化集团,就是这样一个藏在深山沟里、承担提供全国大部分磷矿石和磷肥产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队。现如今,贵州磷化集团每年生产600万吨磷肥,占全国总需求的1/4左右,增产的粮食足足可以养活3亿多人,贵州磷化集团以实际行动,为我国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多年的发展,贵州磷化集团在产品规模与质量、技术装备、研发能力和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国前列,部分关键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进入后疫情时代,疫情、蝗灾、洪涝灾害、极度干旱等因素引发的粮食危机越来越严峻,全世界正面临50年来最大粮食危机、7亿人将处于饥饿状态,粮食安全被世界各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俄乌军事冲突更加重了这种不稳定趋势,全球供应链条中断,推高粮食和肥料等商品价格,中国肥料的进口也深受影响,特别是钾肥的短缺导致价格飙涨。机构数据显示,中国钾肥主要品种氯化钾的价格在3月已经达到4200元/吨,月涨幅20.86%,同比涨幅超106%。 世界安全不稳定性,再次敲响了粮食安全的警钟。2022年2月至4月春耕备肥期间,我国的化肥供应被按下了“暂停键”,物流的不便、原料的上涨、人员的紧缺,这些顿时让春耕工作无比紧张。对此,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3月底印发通知,部署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国家相关部委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打到了磷化集团。磷化集团没有退缩,毅然接下了这个任务,贵州福泉、贵州息烽、贵州开阳,四川达州、福建上杭、甘肃金昌六大生产基地开足马力,源源不断地将260多万吨磷肥运送到大种粮区,强而有力地保障了我国春耕的用肥需求。 2021年2月5日国家工信部发来感谢函,函件中表示:“在2020年春耕化肥保供这场战役中,贵州磷化集团公司识大体、顾大局,克服种种困难,积极组织磷肥生产,为春耕化肥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谨对贵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并建议对参与人员给予表扬。”2022年7月5日,国家工信部再次发来感谢函,感谢贵州磷化集团为磷肥保供稳价做出的积极贡献。粮食安全关乎国家生存发展,作为全国磷化工行业尖兵,这样一封信,是对磷化集团最高的赞扬! 贵州磷化集团以实际行动,扛起了保障粮食安全这杆大旗。 据中央媒体报道,我国夏粮收获2800多亿斤,创历史新高,国家粮食安全了。民以食为天,粮安则国安!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安全就是比天还大的事。 2020年与2021年,磷化集团利润总额分别实现1.4亿元、2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14%、1544%,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增长46%、43%;劳动分配率分别降低26%、3%;人工成本利润率分别增长116%、1131%。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0%。这是贵州磷化集团在它3周岁时,提交的成绩单。 磷化人见证并引领了中国磷化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壮阔历程。数十年来一路跋山涉水,一路披荆斩棘,所凭藉的,也不过足下两只脚板,眼中一面红旗。 时代的旌旗不倒,磷化的脚步不停。 今天的磷化集团,湿法净化磷酸全球龙头地位更加巩固,无水氟化氢产能世界前三,高浓度磷肥产能位居全国第一,在打造新能源电池材料及磷、氟精细化工产业链上阔步向前,正加快实现由“规模大”到“实力强”的华丽蜕变。1.7万磷化人正在用他们的汗水,浇灌着充满希望的未来——“十四五”末,实现主要指标倍增,同步在产业结构、盈利能力、引领作用、机制活力、创新能力、绿色发展水平上实现显著提升,瞄准打造具有贵州特色优势的新能源电池材料和现代磷化工“双赛道”,实施内部培育打造千亿级企业和撬动聚集千亿级产业“双路径”,打造成为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实力一流的世界磷化工先锋企业。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